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要求等,搭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响应了近年来市场对于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迫切需求,填补了相关领域制度空白,是指导国内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综合性文件,意义十分重大。
在主要目标方面,《意见》提出:
◆ 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 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部署五方面重点工作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广、涉及行业多、社会影响大,必须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实操性。《意见》聚焦当前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方法标准不完善、背景数据库不完备等问题,部署了五方面重点工作,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一是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二是建设碳足迹背景数据库。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依法合规发布细分领域背景数据库,支持国际碳足迹数据库据实更新相关背景数据。 三是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四是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碳足迹管理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碳排放管理薄弱环节,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 五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互认。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 助力实现“双碳”的重要政策工具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随着近年来国际气候合作和博弈的日趋升温,多国政府正尝试将碳足迹核算和管理纳入政策工具,如欧洲制定了产品环境足迹指南(PEF),提出包括碳足迹在内的16种资源环境影响类型指标,并将其作为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依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主任张英健认为,产品碳足迹管理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能够有力支撑消费端节能降碳。从我国当前的“双碳”政策体系看,政策发力点主要以生产端为主、消费端为辅,这也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通行做法。但是,当绿色低碳领域制度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后,传统政策手段便显露出缺点和不足,即难以有效挖掘消费侧的降碳潜力,无法充分激发市场低碳转型内生动力。消费端的激励政策之所以难以施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难以对消费品的绿色低碳属性进行量化评估。产品碳足迹能够通过清晰直观标注碳排放数据,帮助有绿色消费偏好的消费者准确认知产品绿色低碳属性,激发广大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另一方面,产品碳足迹管理能够助力绿色金融、碳普惠、绿色消费等政策工具更好发挥作用,实现更为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激励。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当前,许多跨国公司提出了自身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延伸至相应的供应链企业。例如,宝马宣布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据此对原材料采购、部件生产乃至回收环节提出了要求。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提升我国绿色产品竞争力。纵观全球碳排放管理政策发展趋势,以碳足迹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已经初见端倪,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和企业对其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提出碳足迹管理要求。建立我国自主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有助于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实际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规则、背景数据库和计量认证体系,更好融入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一头连着绿色生产、一头连着绿色消费,既是我国推进国内碳达峰碳中和的必要工具,也是融入并引领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议程的重要切入点。张英健表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将以《意见》为指南,进一步发挥专业特长,在产品碳足迹领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好服务,为激发市场绿色低碳转型动力,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