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论坛 | 周济: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最高范式

2024/4/4 9:15:08

4月2日,在2024赛迪论坛开幕式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要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周济表示,新一代智能制造的本质上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


在周济看来,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智能技术是赋能技术,为主导,制造技术是本体技术、为主体,根本任务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智能制造的三种范式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周济表示,智能制造在长期实践演化中形成了三种基本范式。 一是 第一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制造; 二是 “互联网+制造”或第二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 三是 新一代智能制造,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

“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智能制造的最高范式。” 周济表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其本质上是“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制造”。

2016年Google 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这个重大历史性事件,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周济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从“强调因果关系”的传统模式向“强调关联关系”创新模式转变,进而向“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深度融合的先进模式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突飞猛进。

“一代技术,一代产品,一代工业。” 周济说,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共性赋能技术分别是蒸汽机技术、电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共性赋能技术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这些共性赋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动各行各业各种各类制造技术创新升级,引领和推动制造业的革命性转型升级。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成为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成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周济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突破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知识产生和利用的效率,极大地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应用的范围更加泛在,从而推动制造业发展步入新阶段,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


四方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从现在到2035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也是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时期。周济表示,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总体将分成两个阶段来实现:第一阶段是数字化转型,要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到2027年,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同时,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科研和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试点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是智能化升级,要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重大行动”。到2035年,规上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走在世界前列。

周济表示2023-2027年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要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 今后五年,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战场。要集中优势力量,在全国工业战线,大规模普及性推进数字化转型重大行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政协同推进,争取到2027年数字化制造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普及,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工程”主要着力点在于生产能力的数字化转型,同时,还要重点推进“装备数字化行动”,推进产品和装备的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推进行动”,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形态的数字化转型。

二是要开展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融合而形成的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将引发制造业革命性的转型升级。今后五年,要抓好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的攻关试点和示范。通过攻关试点示范行动,为2028年到2035年的“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重大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攻关重点是加快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重大专项开展,攻克新一代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试点是在重点领域、企业开展新一代智能制造试点行动,探索形成具有特色的新一代智能转型升级路径。示范是在各行业、各领域选树一批排头兵企业进行示范,推进新一代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筑牢工业互联网、工业人工智能等数字乃至智能基础设施关键底座。 深入开展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推进“新基建”,建设网络、平台、安全、标识、数据体系乃至工业大模型等基础底座,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信息集成设施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在重点产业链广泛普及、深度融合。

四是要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中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是一个浩大的革命性工业工程,广大企业是这场变革的主体,但是,还必须有一只强有力的高水平的工程队伍,服务于广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和广大企业一起完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历史任务。做强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解决方案供应商与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关键企业融通发展,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广大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新兴的强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