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在“赛迪问道数字转型”的研究基础上,赛迪研究院信软所数字化转型课题组聚焦“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主题组织开展了系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并联合工业互联网世界编辑部推出“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系列谈”内容。
课题组梳理了数字化转型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新型工业化的演进历程与内涵特征,总结了全球主要国家以数字化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典型实践及主要特点,审视了我国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技术引擎、要素体系、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产业体系、发展要求、治理模式七个维度提出了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策略,并围绕重点行业提出具体路径,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数字化转型对新型工业化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提供依据。本期聚焦主要国家以数字化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典型实践及主要特点方面。
文|赛迪研究院信软所数字化转型课题组 王婧 鲁金萍
关于日本以数字化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典型实践及主要特点方面,课题组认为,日本以数字化推进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在于以技术创新和“互联工业”为突破口,通过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推动互联工业、构建官产学一体化体制等路径,打造“社会5.0”。
一、典型实践
(一)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
2015年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提出“工业4.1J”计划(Japan Industry4.1J)。
2017年3月,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明确提出“互联工业”概念。“互联工业”作为国家战略层面布局,旨在通过物与物、人与设备系统以及人和技术等各种关联,创造新附加值的产业社会。“互联工业”与日本政府一个更高的目标“社会5.0”密切相关,并成为“社会5.0”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6月,日本经产省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8)》,正式明确将“互联工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推进“互联工业”,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了“东京倡议”,确立了无人驾驶-移动性服务、生产制造和机器人、工厂-基础设施安保等五大重点领域。
(二)行业组织推动“互联工业”
为推动“互联工业”愿景更好实现,2015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支持创建了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包含三菱电机、东芝、丰田等日本制造企业。2016年,工业价值链促进会发布了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为企业之间推进实现互联提出顶层思路,2018又提出新一代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将智能制造单元作为“互联工业”的基本单元。在实际应用中,工业价值链架构以大型企业为中心,并接入中小企业,建立了创新型的企业互联方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智能制造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
(三)形成“官产学”一体化合作机制
日本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官产学”一体化合作机制,“官产学”分别指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该机制推动日本产业界与大学、科研机构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同时也促进大学与研究机构更好地进行学术成果转化。其中,政府主要负责政策文件制定、平台环境搭建等。如,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就是该种运作的典范。相关数据表明,日本专利技术转换率达到80%,这与“官产学”一体化合作机制的运作密不可分。
(四)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研发环节的财政支持。日本政府积极加大对关键技术领域的资金投入,助推基础研发。2014年,日本投资45亿日元开展“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制造革命项目”,同时追加30亿日元用于公共实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此外,日本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减少技术应用推广和企业采购成本。2014年,《生产力提高设备投资促进税制》指出,“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进行投资可减税5%”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引进先进制造业设备的中小企业还可额外享受30%的价格折扣或7%的税费减免,从而极大降低了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
(五)强化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
日本政府制定了确保数字化人力资源的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作为制造业基础的实践和体验式教育活动,并促进数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扫盲教育,加强培养所有人的数字化力量,构筑日本未来数字社会的基础。一是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职业培训。2018年,经济产业省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数字制造核心人力资源开发项目”,开设“工厂科学家培训课程”。日本厚生劳动省为培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制定多种措施支持各类职业培训,如,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职业培训等。二是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相关举措。日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加强编程教育。更新初高中课程指南,指出所有高中毕业生将获得与“数学、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的基本素养,加强大学期间的数学、数据科学、AI教育等,培养专家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跨学科教育。三是实施“GIGA School构想”。为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GIGA School构想”,旨在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台计算机。日本文部科学省为全国中小学创造高速、大容量的网络环境,到2024年完成中小学计算机和平板电脑终端部署,确保实现一人一机。
二、特点分析
(一)大力推动制造业基础技术的产业振兴和前沿技术研发2022年,日本政府将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蓄电池等11类产品指定为特定重要商品,并逐一制定了“确保稳定供应的指导方针”,通过对私营企业的支持,推进确保稳定供应的工作。同时,日本根据第六次科学技术和创新基本计划安排,大力推动创新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材料、光学/量子技术、环境能源等关键前沿技术研发。此外,相关举措还包括普及具有高环境性能的产品、推进新产业集群或强化现有产业集群的功能、加强与新兴产业相关的支撑功能、加强网络安全、推动战略性标准化认证等。
(二)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痛点难点强化自我变革能力
日本制造业营业利润在2018年、2019年连续降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日本制造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遭受重创,全球供应链体系被阻断。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加强应对环境急剧变化的自我变革能力,重建高效、经济安全的韧性供应链体系,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为破解现实困境,日本政府采取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5G等通信技术等措施,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推动企业完善抗风险能力体系,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对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
一方面,加大数字技术应用补贴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数字化设备、软件服务等应用,依托“智能中小企业支持者”等组织,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日本经产省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支持行动,依托相关机构在全国设立了31个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支持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服务。此外,依托政府资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投资18.1亿日元开展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人才项目,派遣有先进制造业经验的技术人才协助中小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赛迪问道数字化转型(二十二))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