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为5月13日至19日,主题是“绿色转型 节能攻坚”。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24年4月,在星火生态大会“信任与智能”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重点介绍了星火战略创新业务的关键布局“产品数字护照(DPP)”,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索产品数字护照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产品数字护照(DPP)?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欧盟在2022年明确提出“产品数字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DPP )概念,其本质是一组特定于产品的、可通过数据载体进行电子访问的数据集,通过数据载体链接唯一标识符,主要采集核验产品从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所关联的各类绿色可持续信息,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证明产品的产地、身份及可持续水平。
就像人类通过护照在跨国旅行中证明国籍和身份一样,产品也需要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证明产地和身份信息。可以类比,产品数字护照核心是回答产品贸易过程中重要的三类“海关问题”,即,你是谁(产品身份信息),你从哪里到哪里去(产品厂商、上下游及终端客户信息),你是否可以通关(功能、性能与绿色可持续信息)。
欧盟产品数字护照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原材料的来源和采购方式●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足迹
● 工厂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
● 产品的使用说明和维护信息
● 回收指南和产品的可再利用性分析
产品数字护照(DPP)的影响是什么?
产品数字护照作为一项新兴的国际贸易规范,对我国带来的影响涵盖了多个层面。我国是欧盟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产品数字护照作为《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实施的数字化载体和强制手段,将成为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必要条件。在欧盟政策框架下,产品数字护照将于2027年上半年在重点行业强制生效,被列入第一批管理对象的电池、纺织品等均为我国出口欧洲主要产品。因此,我国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确保出口产品的合规性,避免潜在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同时,产品数字护照的核心数据来源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涉及质量、安全、环保、低碳等多方面,系统性强、敏感度高,数据跨境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隐患,也加大了我出口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符合性检测认证、人才和制度运行实施等方面适应性投资成本。
然而,这一挑战也伴随着转型升级的机遇,通过自主可控的产品数字护照体系构建,将为我国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方面的数据治理带来创新解决方案。产品数字护照的实施将推动企业建立更加高效和透明的治理结构,显著提升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并支撑政府在供应链管理、产业数据分析等多个层面进行更为有效的产业监测和监管。通过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结构向更加绿色、高效、循环的方向转型,产品数字护照将帮助我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领导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符合国情的产品数字护照(DPP)应该如何实施?
作为欧盟当前最重要的进口对象,我国应积极、审慎地跟踪关注和自主谋划,推动构建自主可控产品数字护照体系, 以确保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 加强统筹谋划, 持续研究欧盟产品数字护照政策规划、监管机制与推进模式等, 强化主管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以“互 认”代替“接入”,加快研究完善一揽子政策与行动计划;
● 夯实基础设施, 研发产品数字护照数据模型,推进制定产品数字护照数据采集、标识、存储、核验、交互等关键技术标准研发和应用转化;
● 提升服务效能, 建立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平台,推进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与海关信息系统的数据流通机制,确保公共服务体系符合国际贸易和海关监管要求;
● 推动国际互认,推进基础设施国际对标、合格评定国际认可,面向电池、纺织品、钢铁等重点行业,优先在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开展一批产品数字护照试点,探索低成本适应路径,逐步破除绿色贸易壁垒、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目前的产品数字护照(DPP)工作进展和接下来的计划?
目前,中国信通院联合多个行业领军企业、标准化组织、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 正加快对产品数字护照体系的研究 与探索,以协同推进自主体系建立。
● 一是技术研究积极推进, 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发布《产品数字护照(DPP)技术发展报告(2023年)》,提出了我国产品数字护照的实施要求、实施过程与实施技术,并探索了电池、纺织品、钢铁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潜势。
● 二是产业共识加速形成, 重点围绕电池、纺织、钢铁领域,已与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和组织建立开放、合作的协作交流机制,共同探 讨产品数字护照的 实施路径和技术标准,并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技术沙龙等活动,促进各方的交流与合作。
● 三是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初步 建立,已与国际机构围绕透明可持续供应链和产品数字护照政策、解决方案方面建立了长效联合工作机制,并在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开展产品数字护照标准研究和布局。
下一步,中国信通院将立足经济发展和外向型产业需求,以“互认”代替“接入”作为产品数字护照总体适应路径,打造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立足地方、服务全国,在新能源电池、纺织品、钢铁等重点行业提供全国性产品数字护照注册服务。重点聚焦产品数字护照“唯一识别、高效汇聚”、“可信存证、安全交互”两大核心需求,依托标识解析网络的提供产品数字护照的标识分配和数据查询能力,以及“星火·链网”基础设施提供产品数字护照的身份存证和跨境认证能力,推动国际国内产品数字护照认证评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联合一批国内外知名认证机构,面向企业提供一揽子本土化、低适应成本的合格评定和产品质量数据跨境互通服务。
来源: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