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 |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变革,加速成势,高质量赋能产业升级

2024/12/27 10:00:49

随着2024年的尾声缓缓降临,回顾这一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我们见证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变革。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深化,成为推动传统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企业数字化需求的强劲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多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政策和行业标准不断出新,推动高标准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连续7年将工业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国家推动这一领域的决心。2024年,一如既往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应用。

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4年工作计划》,提出了优化网络基础能力、实施标识“贯通”行动、深化平台中枢功能、释放数据内生潜力等14大任务类别49项具体举措,探索工业互联网在重点领域的新发展模式。尤其关于平台方面,要求提升平台技术供给质量,加快平台应用推广,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精准对接和平台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要加强数字服务赋能,全面服务支撑新型工业化,提出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些政策不仅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推广提供了支持,还通过制度保障推动了行业标准的制定,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平台标准方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指南》、《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分类方法》、《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方法》、《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要求》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入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相关方科学开展“建能力”“选平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可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供给能力,助力平台在垂直行业的落地深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我国在政策和行业标准两方面齐发力,高标准高质量的助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发展。


工联网平台加速成势,覆盖全部工业大类

当前,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继续增长。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9849.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核心部分,市场规模达1467.6亿元,市场增速达34.7%。这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正逐渐成为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产品不断丰富,制造业龙头企业、工业软件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等纷纷推出面向各行业应用的平台软件产品,涵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一些平台还针对特定行业和场景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工业APP,如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云溯”工业APP,实现了数字质量管理等创新功能。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超9600万台(套),“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3万个,全面覆盖机械、钢铁、电子等41个工业大类,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双跨”平台动态调整,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是指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局限于单一行业,能够跨越多个不同的行业领域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自2019年起,工信部正式开展“双跨”平台遴选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年发布的“双跨”平台名单共计有10家企业入选。此后4年,入选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分别为15、15、28、51家。但在今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入围名单中,又有了新的变化。

2024年公示的“双跨”平台名单实现首次分级,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平台的能力和水平,还能够为该领域内相关各方提供更加清晰、明确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化升级和广泛应用。

今年发布的“双跨”平台名单共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中各方面表现更优质,B级为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基本面。此次“双跨”平台名单中A级企业共10家,占比20.4%;B级企业共35家,占比71.4%;C级企业共4家,占比8.2%。虽然数量上相比上年度稍有减少,但平台的质量和水平都有显著提升,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

从地域分布上看,东西部省份均有入围,区域发展更加均衡,覆盖全国16个省份,包括广东、山东、江苏、北京、安徽、重庆、上海、河北、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辽宁、河南、江西、新疆。这些省市高度重视“双跨”平台的建设,打造了以“双跨”平台为牵引的产业发展生态。

分级公示的推出,不仅是对“双跨”平台的一次全面梳理和评估,更是对整个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展望。通过分级公示,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借鉴。对于A级平台而言,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努力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和标杆;对于B级和C级平台而言,将更加注重应用服务和市场拓展,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深耕行业发展,高质量赋能产业升级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协同不断加强。企业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了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集成各种软件应用和服务,形成统一、高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为工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当前,在制造业、能源和新兴产业等领域,都已得到大量应用。

在制造业领域,众多制造企业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数字化联网和智能化管控。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其利用平台对生产线上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运维,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步提升。电子制造企业借助平台优化供应链管理,将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等环节的协同运作,降低了运营成本。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还推动制造业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发展,满足了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能源与资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电力企业通过平台对发电设备、电网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优化发电计划和电力分配。石油化工企业利用平台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在矿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矿山企业实现智能化开采和绿色矿山建设,通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操作,提高了矿山资源开采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工联网平台也在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在生物医药领域,平台为药物研发、生产制造和质量监管提供了数字化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如航空航天和船舶制造,平台推动了数字化设计、虚拟装配、协同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装备制造的精度和效率,提升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结语

总体来看,2024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态势稳中有进。未来,在人工智能、5G、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自身功能将进一步完善,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为我国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助力。


来源:工联网ii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