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稿 | 2025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25/1/6 9:54:34

2025年已至,工业互联网正面临崭新的发展机会。那么,新的一年,工业形势究竟怎么样?细分工业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工业数字化呈现哪些特征?新型工业化重点是什么?近日,赛迪研究院基于2024年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对工业和信息化各领域给出了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针对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推出《赛迪展望2025年》系列。为更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助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赛迪工业互联网世界与《通信产业报》全媒体从其中选出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绿色、工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领域2025年的形势展望,推出“新年特稿”系列,陆续释放。本期发布赛迪智库特稿《2025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发展形势  展望

2024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稳增长政策落地生效, 推动新型工业化走深向实,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增长基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展望2025年,国内外多重矛盾风险交织,经济走势不确定性较强。但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不断激发经济增长活力,我国工业经济将承压前行。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要以改革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促进供需循环畅通,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对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经济恢复缓慢,贸易摩擦升级扩围,我出口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2024年,我国出口增速较上年实现明显反弹。前10个月,出口额(人民币计价)、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6.7%、3.8%, 较上年同期加快6.6、8.0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一是全球经济恢复缓慢。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4%,连续4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PMI均在收缩区间,景气水平较弱。据多家国际机构预计,2025年 全球经济增长2.7%-3.2%,远低于2000—2019年平均水平(3.8%)。2025 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通胀压力依然存在,需求扩张步伐放缓,我出口需求恢复或将乏力。二是贸易摩擦呈现扩围升级态势。 明年特朗普上任后,或加快推动对我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实施“反规避”、 取消我最惠国待遇等措施,并引发更多经济体效仿。特朗普主张对外加税、国内减税,诱使企业赴美建厂或扩大投资,将倒逼我企业加速向外 转移。同时,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加快推动电子、汽车等领域本土化生产,加速我企业海外布局,分流我部分订单,影响我出口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出口增势较好,都将带动我贸易新增量。综合看,2025年我国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出口增速将出现回落。

图片

(二)设备更新动力较强,“十四五”重大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企业预期有望改善,工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2024年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前10个月同比增长12.3%,较上年同期 加快3.4个百分点,快于2020—2023年同期年均增速(7.1%)。展望2025 年,工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一是设备更新投资仍将形成有力支撑。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全部投资增 长的贡献率达到63.3%,比前三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伴随“两新”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明年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需求将继续提振,对投资增 长形成有力支撑。二是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明年将继 续发行,“十四五”规划中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两重”项目稳步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带动工程机械、钢铁、建材等制造行业投资增长。三是企业预期有望改善。今年10月份,我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上升至54.0%,为下半年以来最高水平,企业信心呈现恢复态势。伴随重点领域供需形势改善,工业品价格降幅有望收窄,利润增速有望恢复向好。央行多轮降息降准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投资动力。综合看,2025年工业投资将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图片

(三)促消费政策效应叠加释放,居民收入逐步改善,新型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将呈平稳向好态势。

2024年,我国消费市场恢复乏力。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在低基数效应下,工业品消费将稳中向好。一是促消费政策效应叠加释放。财政政策在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速落地,各地从优化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等角度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提振消费需求。二是居民收入逐步改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高于GDP名义增速1.2个百分点。近期,国家批量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等措施陆续落地,有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三是新型消费潜力逐步释 放。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2.5%。人工智能终端加速推广,根据高德纳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2025年人工智能手机占比将增至20%左右,人工智能电脑出货量占比增至40%以上,智能化产品需求加速释放。总体看,2025年消费将呈现平稳向好态势。

图片

(四)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体平稳, 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去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我国工业经济将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一是政策效应加速释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一系列改革举措将加快推进,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精准发力,将增强市场信心,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更有利环境。二是新质生产力加快成长。今年前10个月,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长势头不断加快。伴随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快速崛起,低空经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领域持续突破,新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三是实数融合提速发展。 当前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2.2%和79.6%,实数融合提速发展,将大幅提升工业生产效率。综合看,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图片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商品消费增长乏力,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国内有效需求恢复较慢。

商品消费增长乏力。居民消费意愿不足,部分重点商品价格下行,商品零售额增长较为缓慢。前10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其中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2%,较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主要商品中,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5%,增速连续五个月为负;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3.0%,连续七个月回落;家具、石油及制品、服装鞋帽类增速不到2%。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前10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3%,降幅仍在继续扩大。房地产开发资金、商品房销售额等房地产投资先行指标同比降幅仍在20%左右,影响钢铁、建材、电解铝、家电、家居等行业发展空间。

(二)部分新兴产业面临制约,部分传统领域支撑乏力,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面临制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结构性、阶段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产能利用率偏低,产品价格下行。据光储亿家数据,11月下旬,光伏价格指数同比降幅在37%以上;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处于不到8万元/吨的历史较低水平;前10个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均价同比下降9.9%,价格持续下行制约行业稳步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另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信息技术、商务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新兴产业的赋能作用较弱,也制约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钢铁、建材等传统领域增长乏力。受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多重影响,钢铁、建材等传统领域竞争压力加大,低价抢占市场问题突出。今年前10个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2%、-1.4%,增速呈下行趋势。

(三)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成本压力加大,资金流动紧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

前10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降幅继续扩 大,企业“增产不增收不增利”问题凸显。工业品价格持续下滑。前10 个月,我国工业品PPI同比下降2.1%,降幅连续两个月扩大,其中,煤炭开采、建材、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PPI同比降幅超过3%,汽车制造业PPI降幅持续扩大,拖累行业利润明显下滑。企业成本压力较大。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39元,同比增加0.32元,为2018 年以来最高点。有色行业原材料成本保持高位,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倒挂”,企业经营压力加大。资金流动趋紧。截至10月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到2015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最高,资产负债率创十年来新高,资金周转压力不断加剧。

(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关键矿产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面临较大挑战。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供风险。美以“国家安全”为由大幅加强对华出口管制,滥用“实体清单”等打压我科技企业,加快构建排华 供应链体系,对我产业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造成较大影响。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美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对华出口占比 9.2%,低于2020—2022年同期平均水平(9.7%)。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紧 张。我国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转型深入推进,关键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对国外依赖度较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数据,我国26种战略性金属矿产中,有9种对外依存度高于90%,有14种高于70%。当前大国对关键矿产供应链主导权的竞争不断加剧,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链风险急剧升高,给我国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挑战。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协调机制,稳定市场主体预期。

一是落实落细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建立政策落实效果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调整优化政策并向公众传达,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稳定社会预期。 二是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同向发力,形成政策合力,打出有效有力 的政策组合拳。三是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多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社会保障领域倾斜,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

(二)推动供需协同优化,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一是继续优化消费支持政策。延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期 限,考虑增加补贴额度和可换新产品种类,将手机、服务器、家庭网关设备等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范围,提振电子产品消费。 二是加快补齐短板领域生产供给,支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等领域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供给能力,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三是推进部分领域供需动态平衡,强化产业预警机制,引导地方政府规范招商引资、制定科学产业规划、合理布局产能。

(三)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一是增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比例,推动降低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率,减轻企业税负。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和监管程序,优化政策发布和传达渠道,帮助企业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三是鼓励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链式转型,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综合运营效率和行业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强化外部风险应对。

一是持续跟踪美国对华政策动向,深入分析中美贸易中的关键产 品,制定应对各类情境下的反制预案,完善中美民间交流“二轨”科技合作模式。二是推动与欧盟等重点出口市场的关税磋商进程,积极推动 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进一步加强与新兴市场贸易往来,支持企业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促进海外市场需求与国内制造能力高效对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话 语权和控制力。


来源:赛迪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