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已至,工业互联网正面临崭新的发展机会。那么,新的一年,工业形势究竟怎么样?细分工业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工业数字化呈现哪些特征?新型工业化重点是什么?近日,赛迪研究院基于2024年运行数据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对工业和信息化各领域给出了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针对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推出《赛迪展望2025年》系列。为更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助力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赛迪工业互联网世界与《通信产业报》全媒体从其中选出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业绿色、工业投资、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领域2025年的形势展望,推出“新年特稿”系列,陆续释放。本期发布赛迪智库特稿《202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形势展望》。
【关键词】 原材料工业 发展形势 展望
2024年,在全球经济稳健发展和我国经济总体平稳形势下,我国原材料工业生产、投资都保持稳步增长,同时也存在原材料产品价格有涨有跌,原材料工业经济效益有增有减的情况。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经济稳步向好,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将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震荡调整,行业经济效益有望改善。
对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原材料工业增加值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产品产量增减不一。
从增加值看,2024年1-10月,除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外,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延续增长态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增速位列前三,分别达到10%、8.8%和7.8%。各细分领域的增加值增速基本与1-9月持平。分产品看,1-10月,钢铁产品,仅钢材产量同比增长0.5%,生铁、粗钢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4.0%和3.0%,而2023年同期三者均为正增长。化工产品中硫酸、烧碱产量稳步增加,涨幅达到7.6%和5.8%,分别高于2023年同期4.9和3.3个百分点;乙烯产量有所降低,同比下降1.2%,远低于2023年同期产量增速。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增长4.7%,增速有所放缓,较2023年同期降低2.3个百分点。建材产品中平板玻璃产量扭转2023年同期负增长局面,实现较快增长,增速为4.6%;水泥产量下滑更加明显,同比降低10.3%,较2023年同期降速进一步减少9.2个百分点。
预计202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主要原材料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化工、有色金属产量总体延续增长态势,钢铁、建材产量继续下降。一是全球经济增速保持稳定,但下行风险仍在增加,国际市场波动明显,原材料产品国外需求增长乏力。IMF预计2025年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与2024年基本持平,受此影响,我国原材料产品国外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二是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原材料产品国内需求相对稳定。IMF预计2025年我国经济增速为4.5%,略低于2024年预测值4.8%,但考虑到我国近期发布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多家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支撑因素依然较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这将为我国原材料工业稳定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主要下游行业表现不一,原材料产品需求强度出现分化。202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下降趋势,1-10月同比下降10.3%,降幅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我国房地产行业负增长的局面较难扭转,对钢铁、建材等传统原材料产品市场需求形成较大冲击。2024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8.6%、33.4%,预计2025年这些新兴产业将延续增长态势,对高端原材料产品需求有望继续增加。
(二)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建材行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1-10月,我国原材料工业投资保持增长态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有色金属行业投资规模增长最快,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6.4%和2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2%,增速低于2023年同期2.2个百分点。钢铁行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2.6%和 4.3%,增速分别高于2023年同期18.3和2.4个百分点。建材行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投资增速为13.4%,增速低于2023年同期8.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3%,而2023年同期为减少0.7%。
预计202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总体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重大项目投资,2024年1-10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9160亿元,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这些投资项目最终都会形成实物工作量,带动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二是制造业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24年1-10月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4%,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1个百分点;同时,国家大力支持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将对我国原材料工业及其下游制造业投资增长形成有效支撑。三是传统钢铁、建材等大宗原材料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投资积极性。但大规模设备更新、高端原材料产品创新等方面有望成为吸引投资的新增长点,原材料工业投资规模有望增加。
(三)钢铁产品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呈增长态势。
2024年1-10月,我国不同原材料产品进出口贸易表现不一。受国内钢材产能过剩以及钢铁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众多钢铁企业增加出口量,寻求更多的市场份额。1-10月,我国钢材出口量呈增长态势,累计出口钢材9189万吨,同比增长23.3%。受房地产等下游市场低迷的影响,我国钢材进口量为572万吨,同比减少10.1%。我国有色金属产品海外需求量持续提升,出口量保持上涨态势,未锻轧铜及铜材累计出口111.2万吨,同比增长36.5%,高于2023年同期33.7个百分点;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549万吨,同比增长16.9%,高于2023年同期34个百分点。在下游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等行业发展带动下,我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累计达到317万吨,同比增长32.4%;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累计达到460万吨,同比增长2.4%。
预计2025年,我国原材料产品进出口贸易有增有减。出口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钢铁、有色等传统原材料产品出口面临较多挑战。美国是我国钢铁相关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特朗普政府一贯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支持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和本土化生产,将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的外需减弱、海外供给降低,出口增速将逐步回落;铜、铝等有色金属产品出口受贸易摩擦不断影响,难有较大增长。进口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产品、低空经济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兴起,对于高端有色金属、工程塑料等产品需求将保持增长态势。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预计对钢铁、铜、铝等高端产品进口需求有一定增长空间,但传统产品进口规模将减少。
(四)钢铁、建材产品价格震荡下行,化工、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有涨有落。
2024年1-10月,原材料产品价格有涨有跌。钢铁价格震荡走低,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月末为98.57,较年初112.67下降12.5%。建材价格整体震荡调整,建材综合指数从1月的138.7震荡下行至8月的116.2,9月逐步回调,10月上涨至127.19。化工产品价格涨跌不一,硫酸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价格从1月的228.5元/吨上涨到10月的420.7元/吨;液碱价格稳步上涨,从1月的790元/吨上升至10月的1039.1元/吨;甲醇价格波动下跌,从1月初的2368.1元/吨下跌至10月的2232元/吨。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有涨有落。铜价呈现波动上涨态势;铝价、镍价呈现倒V形态,价格较年初小幅上涨。
预计2025年,我国原材料产品价格走势仍将呈现分化态势,不同品种价格走势不一。钢材价格受钢铁行业自身供大于求和外部房地产行业低迷等影响,将在行业平均成本线下方震荡运行。建材产品价格在基建项目加快建设的带动下,有望摆脱房地产市场下行带来的下降影响,逐步实现上涨,但上涨空间有限。化工产品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和主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影响下,总体呈现回落态势,部分化工产品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下有望小幅上涨。 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出现明显分化,铜、铝价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特高压等新兴产业需求拉动,有望逐步上涨;镍价格在全球需求复苏缓慢和供应量增大的影响下,继续承压下行。
(五)行业经济效益有望改善。
2024年1-9月,我国原材料工业整体经济效益呈分化趋势。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累计同比减少3.7%。钢铁行业利润出现两极分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利润同比增加27.8%,相较于2023年同期增加47.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大幅减少261.4%,相较于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呈增长态势,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持续盈利,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8.6%和 57.4%。建材行业利润增减不一,非金属矿采选业利润累计同比增加 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下降明显,同比减少51.9%。
预计2025年,我国原材料工业经济效益有望稳步增长。随着国家和地方在多领域推出系列扩内需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能源汽车、光伏、电子产品等消费提振,对原材料工业产品需求将扩大,行业营收有望大幅上升。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原油、铁矿石头等大宗产品价格预期将有所偏弱,原料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原材料工业营业利润有望实现正增长。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推动原材料工业稳增长任务压力不减。
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原材料工业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2024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陆续进入降息周期,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加大了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针对我国原材料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愈演愈烈。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对我国钢铁产品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增幅明显,远超近年来平均水平。1-9月,我国出口涉案钢铁产品至申诉国家/地区的数量达3181.86万吨,占我国今年同期钢材出口总量的39.3%。预计2025年,受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加征关税、地缘局势复杂化等因素影响,针对我国原材料出口产品进行限制的相关措施将逐步增加,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另一方面,主要下游行业需求修复不足,部分原材料行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2024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不景气,导致传统原材料产品增长乏力,部分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行业稳增长压力较大。预计2025年,随着我国一系列促进经济回 升向好的增量政策落地执行,特别是“两新”“两重”政策加力实施,我国原材料工业运行效益有望改善,但国际需求减弱和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带来的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二)矿产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方面,国内矿产资源供给无法满足原材料工业增长需求。随着原材料工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矿产资源需求也大幅提升,我国本身的矿产资源难以满足下游需求,高度依赖国际供应。2024年1-10月,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102253万吨,同比增长4.9%;铜矿砂及其精矿累计进口量2335万吨,同比增长3.3%。此外,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亟须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足50%,亟需深度挖掘开发利用。我国钢铁原料中的废钢占比约为20%,远低于美国的70%、欧盟的55%-60%、韩国的50%,且不同企业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全球围绕矿产资源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我国获得海外优质矿产资源的难度和成本可能大 幅增加。2024年9月, 由美国牵头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联盟在纽约举 行会议,决定建立一个新融资机构,承诺向坦桑尼亚卡班加镍矿项目提供 融资支持。该举措旨在通过“矿产+金融”模式进一步掌控全球资源,削弱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预计2025年,围绕关键矿产领域的大国博弈竞争将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增大针对我国海外获取矿产资源的打压力度,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出海并购遇到的阻力将显著增加,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形势值得高度重视。
(三)数智化转型步伐有待提速。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原材料工业重点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稳步提升,涌现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在数字化设计、先进过程控制、智能仓储等环节培育了若干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但还面临总体数智化水平不高、关键软硬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一方面,原材料工业总体数智化水平有待提高。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原材料工业中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进入智能制造成熟度前十,排名第八,但四级及以上成熟度的企业占比仅5.7%。总体来看,原材料工业部分企业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不充分,数据深度开发利用能力较弱,智能化控制水平不足等问题,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另一方面,实现原材料工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软硬件基础较为薄弱,智能 传感器、关键工业软件、数据库等依赖进口。我国传感器设计、制造、产业化、应用技术整体落后国外,尤其是高端传感器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管理运营、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涉及的高端工业软件90%以上依赖进口,基础物性库、模型库、算法库建设不够完备直接影响原材料工艺模拟、优化调控和计划决策的精准度,阻碍原材料工业数智化转型进程。
(四)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2024年以来,我国主要原材料产品供给保持增长,需求端偏弱运行。一方面,传统产品供过于求现象突出。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弱势运行影响,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品需求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汽车、家电等行业增速放缓,对传统原材料产品的需求拉动有限,叠加传统原材料产品产能基数较大,部分低端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问题,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钢铁、石化行业“内卷式”竞争严重。另一方面,高端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航空航天、高端医疗设备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显著增加了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但由于创新投入不足、技术积累不够、高层次人才不多等,高端产品供应数量和质量尚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供不应求问题亟待解决。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支撑原材料工业稳增长。
加快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原材料企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稳步扩大投资,带动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强化政策工具协同创新,适时推出更多政策措施,放大政策组合效应,支撑原材料工业稳增长。推动“两重”项目建设。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加快“两重”建设项目等机会,积极推进在建项目投产、新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原材料工业有效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激发原材料工业投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原材料企业竞争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企业集团,推动全国原材料产能优化布局。支持在细分材料领域具有主导权的专业化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细分材料产业生态圈。
(二)增强国内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拓展国际资源供应渠道。
加强国内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调查勘查。进一步摸清家底,强化国内战略性矿产资源存量的动态监控,定期更新全国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支持相关创新研究和勘查工作,增强本土资源保障能力。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针对资源量大、品位较低的矿床,开展难选冶、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形成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矿产资源节约与开发综合利用水平,盘活、释放、新增一批矿产资源。提升全球矿产资源掌控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全球矿业市场布局,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矿业合作,拓展矿产资源渠道。积极与主要资源国开展深度合作,提供矿产资源创新型价值链服务,构建多元高效的资源供应链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矿业治理,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牵头制定有利于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矿产领域合作规则,促进形成国际矿业新格局,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三)加强数智化技术深度应用,持续推动数智化转型。
夯实数智基础能力。研究建立原材料工业智能制造国家级创新平台,整合各界创新资源,协同攻关一批原材料工业数智化转型亟需的关键工业软件、仪器装备等。支持企业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泛在感知网络环境构建和新型智能装备部署应用。实施全流程数智化改造。深入实施《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支持企业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和范围,加快推动数智技术在原材料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流程环节的深度应用。强化典型案例示范推广。依托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和示范工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现有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原材料工业数智化转型标杆选树行动,遴选一批标杆企业、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和示范项目,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面向全行业推广应用。
(四)优化产品供给结构,挖掘原材料工业新增长点。
优化产品供给体系。组织行业协会和专业组织持续跟踪下游产业需求变化情况,根据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原材料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建立与下游需求相适应的原材料产品、产量、产能等供给体系。加快传统原材料产品的迭代升级,梳理相关产品谱系,推动产品体系化发展。扩大高端产品供给比重。鼓励原材料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形成新的高端产品供给能力。瞄准新兴产业所需的高性能、功能化、差异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材料,实施前瞻性布局和突破性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加快绿色产品生产。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推进新能源利用,开展节能降碳,加速绿色制造,加快绿色产品开发,推动原材料工业向全球产业链中 高端迈进,树立绿色低碳的产业形象。
来源:赛迪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