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首次系统性地构建了工业能碳管理的数字化技术框架,标志着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进入智能化、系统化攻坚阶段。
其实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节能降碳的工作,零碳园区的建设就是其中的关键举措。零碳园区,即在一定期限内,借助各类技术手段,将园区运营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和,达成净零排放的产业园区。其建设涵盖能源结构优化、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绿色建筑、数字化管理、碳交易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实践。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零碳园区建设,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持续出台,为零碳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与引导。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将其纳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布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零碳园区”,强调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的坚定决心,极大地推动了零碳园区从概念走向实践。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纷纷制定零碳园区相关政策。北京提出,到2025年,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浓度较监测基准年力争下降10%以上;
上海在“十四五”期间,于全市范围内创建完成一批高质量的低碳发展实践区(含近零碳排放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含近零碳排放社区);
四川则计划到2027年,力争打造一批零碳工业园区,在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此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也都出台了各自的零碳园区建设目标与规划,从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加大对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在政策推动下,零碳园区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备受瞩目。该园区以“风光氢储”技术为核心,构建了从绿电生产到零碳制造的闭环。通过大规模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配套先进的储能设施,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大幅降低园区碳排放,为零碳新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成功范例。
江苏省内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位于无锡高新区的太湖湾科创城,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产业园以构建“一核九园二社区”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为脉络,突出“零碳”“低碳”主题,聚焦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行业示范,引领并带动无锡高新区乃至无锡市低碳产业发展。
作为动力电池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已建设多家零碳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宁德时代通过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实现工厂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综合为零的状态,为行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我国零碳园区的创新实践正从个别示范向规模化、常态化发展。这场由政策驱动、技术赋能、市场牵引的绿色革命,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工联网ii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