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行业编码标准化背景和需求
当前,我国线缆行业发展二十余年,产业规模拓展、技术成果革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光纤光缆领域,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善,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通信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光纤光缆消费市场之一;在电线电缆领域,虽然传统制造地区及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东北亚。但近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亚洲等新兴国家经济的增长,带动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重心向亚洲转移,中国、越南、菲律宾和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但线缆作为我国第二大行业,依旧存在诸多痛点亟待解决。一是质量追溯体系不完善。企业规模小,缺少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导致追溯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不同地域、不同环节、不同部门及相关生产经营者之间标准不一致,尚未建立统一的追溯平台,追溯体系相关工作不能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二是内部封闭严重,非标准化标识大量存在。很多企业基于自身产品的特点,为实现规范化管理,自定义一套标识编码和解析规则。企业内各产线、各车间以及集团各子企业之间会出现产品标识不同、解析产生壁垒、无法共享信息的问题,同一个产品甚至还会出现“一物多码”的现象。大量非标准化标识的数据无法关联,导致“缺、误、少、冗”等情况愈加严重。三是企业间协同问题凸显,流转效率过低。线缆产品品种、型号繁多,采购、装配相对复杂,企业内自行生产与企业间协作生产并重。部分产品需按其特征搭配组合生成新产品,在多次流转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人工重复赋码,导致流转效率过低,同时,大量非标准化的标识和采集数据格式不统一,产品数据被保存在不同位置、不同设计的信息系统中,使数据难以为企业带来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需采用标准化的标识体系,统一标识,实现产品的统一赋码,借助特征BOM,配置BOM以及特性配置方案对产品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产品可配置,促进产业链上下流通和企业间协同。
标识解析是解决线缆行业“信息孤岛”、完成工业大数据汇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融合理解的关键技术。构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标准能够规范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通线缆供应链应用生态,实现线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企业间追溯隔阂的问题,促进线缆行业的转型升级。
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标准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线缆 标识编码规范》标准隶属于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下,“标识解析”类别下的“编码与存储”子类别,是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规范系列标准之一。
图:工业互联网标准解析体系
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标准适用于线缆行业成品标识对象信息的处理与交换,应用于线缆制造型企业以及线缆应用型企业(如运营商、电力、交通、新能源等企业)。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线缆 标识编码规则》规定了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的组成、编码结构、各部分的编码规则以及对应代码表,适用于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体系建设以及线缆行业成品标识对象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线缆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编码由标识前缀和标识后缀两部分组成,前缀与后缀之间以UTF-8字符“/”分隔;其中标识前缀由国家代码、行业代码、企业代码组成,用于唯一标识企业主体;标识后缀码由基础分类代码、企业自定义代码、生产代码、生产日期代码和产品随机代码组成,用于唯一识别标识对象,其结构见图。
图:线缆行业标识编码结构
标识前缀由国家代码、行业代码、企业代码组成,以“.”分隔。国家代码需遵从标识体系和标识注册管理机构相关要求;行业代码为3位字符型数据,用于唯一标识制造业门类;企业代码由不超过20位的字符型数据组成,用于唯一标识工业互联网运营单元。
标识后缀包含五个代码段:
(1)基础分类代码:基础分类代码由二级共4位数字代码组成,每级代码均由2位数字表示。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大的类别下直接细化形成新的类别代码;
(2)企业自定义代码:企业自定义代码最高由20位字符组成,是对企业产品个性化特征的标识,可包括产品结构、型号、属性和流通特征等,由企业自行分配。
(3)生产代码(可选):生产代码由5位数字组成,前2位代表厂区,后3位代表产线,由企业自行分配,为可选项。
(4)生产日期代码:生产日期代码由8位数字表示,其中年占4位,月、日各占2位。
(5)产品随机代码:产品随机代码由5位无意义字符表示,是由编码系统生成的不重复随机码,采用数字和大写英文字母的组合形式,保证线缆成品对象的唯一性。
线缆产品的标识后缀结构示例如下:0109.2315162002503.01007.20200101.7ADC8。每段释义如下表所示:
表:线缆产品的标识后缀结构释义
标准服务于线缆行业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
作为线缆行业编码标准的起草单位,中天互联承担着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二级节点(南通)和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运营工作,是工信部和江苏省认定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打造了“工业码云平台”“棒纤缆一体化”等典型应用,服务于线缆行业供应链。应用具有终端丰富和显示全面的优势,扫码的终端可以是微信小程序,移动端APP或是网页客户端等多种形式,解析结果可以在国家顶级节点、行业二级节点以及个性化门户网站等多个平台全方面展示。
一码全览,追根溯源应用
线缆制造厂家在线缆成品下线前,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登记注册线缆产品信息,在产品下线时贴上二维码标识,同时由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线缆产品数据同步备案到线缆行业二级节点和国家顶级节点。在产品流通环节中,各个环节自建追溯系统,企业在本地保存产品追溯数据,只需要将其产品追溯标识编码与产品信息的地址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接口向标识服务体系(企业内部标识解析系统或者二级节点)进行相应的注册,标识服务体系对这些标识进行统一的管理,最后当用户在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产品追溯码的查询时,基于标识服务找到该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所有追溯信息的地址标识集合,进而访问产品的所有追溯信息。
一码多识,分权管控应用
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对不同职责的角色进行不同权限的划分和管控。这样可以保证在只有唯一解析入口的前提下,通过身份认证和一码多识技术,实现分权管控。用户使用身份标识注册成功后,在符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协议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的任何IDIS服务上都可以登录。用户登录后,根据权限可以查看相应的数据内容。若未执行用户登录,则不能进行数据查询,且只能查看属性为公开的标识值。
一码上云应用服务
设备云平台解决方案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借助二维码、RFID等技术实现线缆行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现设备管理、备件管理、维保管理、巡检管理、设备看板、在线交易等功能模块。通过标识解析产品上智能模块的各项数据,实现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等增值服务,从而实现产品联网、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等多样化智能服务;还能够自动获取设备所用协议,在数据采集方面实现精准、快速的设备接入模式。
在备件管理方面,备件标识与设备标识进行关联,通过设备云平台进行相互关联,实现零部件和设备的相互匹配,同时嫁接工业电商,在设备故障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备件供给,实现备件的动态管理。
商贸流通应用服务
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同步所搭建的第三方云服务平台-工业码云平台,打造了集多种服务的一物一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云服务生态,能够有效地通过标识码将商贸流通过程的四个中心串联起来,极大地拓展产品的商贸属性。
平台基于标识与企业 MES、ERP、CRM、公众号、官网、商城等无缝对接,在实现智能制造、智慧管理的同时精准营销;企业基于标识可以防伪、溯源、防窜货,还可以进行红包促销、会员积分等营销活动;消费者扫码既可查询产品信息、辨明真伪,还可以参加扫码积分、红包兑奖等营销活动;管理部门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对接,实现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数据共享,统一标准、规范市场。
产业链协同
生产制造协同平台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实时交互的共享与沟通平台,将产业链中的串行工作变为并行工程,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企业产品设计、计划、制造、销售、管理高效协同,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标识的体系优势,以“一码一物,一码到底”为核心理念,贯通“棒-纤-缆”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同步运作与信息协同,同时增加端到端的透明度,改变业务经营模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作者介绍
时宗胜,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业互联网联盟标识特设组副主席、南通市软件协会会长、工业互联网系统安全标准组委员等。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智能制造、标识应用等领域工作。
蒋剑,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物联网技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系统架构研究、云平台安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领域产品研发工作。
葛琳,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信息系统高级项目管理师,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战略规划、二级节点建设及应用推广、信息系统体系架构落地,系统优化及业务创新等方面工作。
李奇渊,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标识方案经理,主要从事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应用、二级节点集成建设、大数据分析、标识应用等解决方案设计工作。
文章来源:工业互联网标识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