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是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权威赛事,已成功举办两届,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第三届大赛将通过“擂台比拼”的方式,以应用价值为牵引,征集创新驱动力强、应用成效显著、复制推广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支撑,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举办大赛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致辞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副局长张晓红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加快网络、平台和安全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级赛事,已经成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的重要载体平台。
行业进入攻坚期,仍存多项痛点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在经历2018-2020年的起步期后,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
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年,这两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也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在很多领域都取得很好的进展,其中在港口和煤矿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遥控生产装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从而改变了原来这些行业网络化、智能化落后的状况。
邬贺铨院士做出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专家评审委员会顾问邬贺铨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现在发展已经进入了攻坚期。
邬贺铨指出,第一,在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行业,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是基于机器视觉的质检和连接物料的小车、机器人、AR/VR头盔等,一些企业虽然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到上百个场景,但这些场景之间大多还是孤立的,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二,目前已经使用的工业控制设备以进口为主,安全漏洞令人担忧,且不少属于相关制造商的专有方案,协议不开放,工业互联网应用多数尚未起到代替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作用,还未真正在企业生产流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三,工业控制设备使用的芯片基本为进口,大数据与AI算法仍然依赖国外开源软件框架。国内工业互联网虽然平台不少,但规模不大、互不兼容,工业APP难以通用。
“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攻坚期,应聚焦企业内网层级多、标准碎片化、IT/OT融合困难、网络安全性低等问题,关注车间级直接对生产过程控制的企业小脑。基于5G企业网新架构+新型工业网关的工业互联网新格局将更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邬贺铨表示,希望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金石和催化剂,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设立六大赛题,解决行业痛点难点
为适应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总结前两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本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主动创新,设立主赛和专业赛。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赛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能源、建筑等重点行业设立六大赛题方向,征集基于工业互联网推动要素连接、产业贯通、跨界融通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模式的解决方案。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介绍大赛情况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介绍,大赛主赛赛程分为区域赛、全国半决赛和全国总决赛,设置新锐组、领军组两个组别,其中区域赛包含杭州、深圳、青岛、长沙四大赛站。全国总决赛奖金池为500万元,分别设置新锐组和领军组的一、二、三等奖,以及各类单项奖。同时,大赛为获奖团队提供涵盖政策支持、配套措施、项目机会、推广展示等多方面权益。
同时,大赛专业赛聚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工业互联网的产融合作、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生产、精益生产、人工智能、数字仿真、数字孪生7个领域赛事。专业赛赛程与主赛赛程独立,赛事单独举行。
据介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将通过竞赛遴选、测试验证等手段,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与产品白名单,积极推动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落地。
来源: 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