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意见》中提出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包括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推动统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领域标准,探索建立智能设备标识制度,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等,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工业互联网标识通过赋予每一个数字对象唯一“身份证”的方式实现资源区分和管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大生产过程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商品服务等领域也不例外。
积极探索标识解析创新应用
实现产业发展深度赋能
中天互联,作为工业互联网标识领域的标杆企业,深耕标识建设,积极探索标识解析创新应用模式,率先总结提出一码一物,扫码解析;一码上云,设备先行;一码全览,追根溯源;一码到底,协同制造;一码多识,分权管控“五个一”的创新应用,同时,在标识解析的行业应用生态构建方面,探索出目前已知行业75%的标识解析行业应用,不仅覆盖江苏、广东、浙江、山西、上海、重庆等多个省、直辖市,还在线缆、纺织、船舶、食品、注塑、化工等产业实现深度赋能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上,中天互联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标识解析体系融合,从构建产业链数据查询入口和互联互通的基础开始,利用SAAS化、模块化的MES、SCM、WMS、APS、EMS,及数字孪生、5G+AI等工业软件,从业务数据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互联互通入手,从外到内逐步推动生产要素沿着产业链全面、无缝流转,实现产业链中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协同,形成共生多赢的局面,推动整个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赋能产业链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小标识,大价值
赋能市场“百花齐放”
中天互联坚持以“标识连接”为各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赋能。在业务管控方面,以标识为纽带贯通不同应用场景,实现重要环节的信息流通,使原本割裂的业务和数据建立关联关系,实现一体化管理。在产品溯源方面,“一码贯通”实现强监管,同时提升了产品追溯防伪的精准度。在价值提升方面,利用标识解析既满足了产业链数据互通信息共享需求,又降低了企业隐私数据泄露风险,保护了企业核心数据资产,极大地促进了数据治理成效、提升数据要素价值。
五金工具行业
通过使用工业互联网标识,统一整个电动工具行业编码规范,统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并与传统的标签防伪技术相结合,采用一物一码技术,让用户通过扫码便可判断产品真伪,并获取企业生产流程、产品介绍、质检报告等一系列追溯信息,提升企业品牌信任度。通过产线改造,多码合一,实现产品的防窜货,通过对物流环节进行控制,记录产品的每个流转节点,明确产品流向,保护产品价值。
食品行业
中天互联率先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工业互联网标识的创新应用,通过标识码云平台赋予地标产品唯一的“身份证”,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产品标识,实现产品的防伪、信息展示,生产过程以及质量的追溯,同时对接国家知识产权平台,推动各级政府在地理标志方面的监管作用,进而促使地标产业规范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地标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线缆行业
运用工业互联网标识,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解决了线缆行业对象标识编码不统一的问题,在原料、半成品、成品生产和出入库的各个环节将相关产品信息生成工业互联网标识,打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企业客户,服务全行业,利于“棒-纤-缆”产业链上下游流通和企业间协同,节省重新打码和换码的成本;提升产品入库的效率;降低数据导入导出的风险、人工成本、上下游产品质量追溯的复杂度;协同数据、系统集成接口、平台功能规范三个层面的标准化,打造线缆行业生态。
塑料管道行业
将标识码应用与企业生产系统对接,对每一段管道进行唯一标识赋码,对外展示PE管道参数及相关质检报告。并且安装后标识能长时间保存,后期维修可以通过标识及时联系厂家,做好售后,提高客户满意度。如遇质量问题,厂家也可通过标识追溯生产过程,解决了PE燃气管道售后难、追溯难、营销难的痛点。
金融征信行业
通过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利用标识采集企业数据,可实时跟踪企业订单情况和生产状态,通过国家背书的标识认证为征信公司授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同时运用供应链电子凭证功能,促进上游供应商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供应链上下游“融资难”“融资贵”的难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网联工业,赋能制造,在“十四五”阶段,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是中天互联重要的使命。中天互联将以专业能力推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集成应用创新,发挥“标识连接”能量,以全球化视野布局和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地区垂直纵深产业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数据贯穿产业、价值重构生态”;赋能市场“百花齐放”,助推国内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