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园区”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版 I “最后一公里”系列谈之二

2023/3/10 16:03:05

一、“平台+园区”发展背景

(一)从供给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在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取得系列成效,“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体系基本形成,平台发展生态持续繁荣。
一是综合型平台基础支撑功能持续完善。自2019年始,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评选,海尔COSMOPlat、航天云网INDICS、徐工汉云、东方国信Cloudiip等28家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被纳入榜单。“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迭代创新,扩大接入规模,提升资源汇聚、协调配置、运营服务等能力,有效支撑和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特色型平台企业赋能效用逐渐凸显。截至目前,我国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有效推动工业机理和经验加速沉淀,打造了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领域的设备管理、工艺优化、质量管控、监测监管等解决方案,已成为行业转型赋能的重要驱动。
三是专业型平台技术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我国已形成一批面向5G应用、大数据、AI智能、区块链、AR/VR等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工业机理模型库、工业微服务资源池、工业知识图谱等基础资源库,基于平台的专业化技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二)从需求看,产业园区是平台赋能的主战场

产业园区具有资源集聚、创新活跃、信息化基础好等特征,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场景最丰富、需求最迫切、应用潜力最大的载体,是推广平台解决方案的最佳“练兵场”。
一是经济体量大。产业园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9个,生产总值达15.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3.3%,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30个,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9%。站在历史新阶段,产业园区面对同质化现象严重、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需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走高质量发展路线,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是共性场景多。产业园区作为制造企业集聚区,在设备上云、新模式培育、产业链协同等领域,具有大量的共性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平台企业通过快速开发、广泛应用和迭代优化,持续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能力,有利于大规模推广成熟平台解决方案,拓展市场应用范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三是转型基础好。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园区信息化投入持续上涨,据赛迪顾问测算,2020年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约达到2417亿元,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向成熟,已具备企业设备互联和信息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立了由厂区到园区、由生产到管理的综合型网络体系,搭建了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打下坚实的数字化转型地基。

(三)从生态看,“平台+园区”是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建设完善,优质平台解决方案持续涌现,产业园区凭借企业集聚的特点成为平台解决方案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良好载体,在政策支持下,“平台+园区”的叠加效应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一是产业园区的传统发展路径具有环保粗放、产业链分散、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园区各个企业中的应用,能够打造以绿色低碳、能力共享、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生产制造与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动力。
二是“平台+园区”协同发展将推动园区企业深度变革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广泛普及,有效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是园区管委会存在监测不全面、数据不及时等痛点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园区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精准汇聚各项企业信息,完善产业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功能体系,为产业治理决策提供重要数据基础,优化产业管理措施和产业服务效率,释放市场主体内生活力,支撑产业园区成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二、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开发区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共有2735家,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60家。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随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园区也在加速崛起,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各种产业集聚区正在加速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和理念进行建设、改造或升级。随着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加速向资源集聚,创新活跃、信息化基础好的产业园区下沉,“平台+园区”将成为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落地、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赋能园区及园内企业是大势所趋。
在政策的指引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建设在近年迎来发展东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组织发布相关项目、活动,助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落地生根。

(一)“平台+园区”解决方案试点示范项目

2023年2月13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主要围绕工厂、载体、园区、网络、平台、安全6大类20个方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旨在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发掘推广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水平。共有218个项目核定为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园区类试点示范共遴选出5个细分方向的23个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产业集群试点示范9项、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园区试点示范2项、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园区试点示范3项、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园区试点示范3项、工业互联网数智运营园区试点示范6项。在政府部门、园区管委会和平台企业的积极探索下,涌现出一批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治理、能耗监管等园区细分场景的优秀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

(二)“平台+园区”赋能深度行

依据市场需要,与地方政府、园区或头部工业企业合作,开展“‘平台+园区’赋能深度行”,打造区域平台、产业集群平台、垂直行业平台,服务园区管理、产业服务及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之后,推进平台融合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又一举措。
2022年5月31日,“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赋能深度行在芜湖首发,并在唐山、苏州、宁波、威海、佛山等地陆续开展,“平台+园区”深度行系列活动全面展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图景,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搭建了官产学研用良好互动的建设性交流舞台,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市场精准化对接、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三)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系列活动

为全面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各项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搭建工业互联网园区展示平台,2022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系列活动全国首站以“线下+直播”的形式在重庆市巴南区举办。活动围绕工业互联网园区赋能,召集政府领导、智库专家、工业互联网园区优秀服务商、优秀解决方案提供商代表,共同探讨重庆、巴南工业互联网及产业园区发展思路,分享各方经验,开展供需对接,加强区域产业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山城模式”,开启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文 | 赛迪研究院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 孙刚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