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十大趋势 I “最后一公里”系列谈之一

2023/3/9 16:04:41
近年来,园区经济作为地方经济“领头羊”发展迅猛,正在进入场景引导、创新驱动、智能导向的创新发展期,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应用提供了宽广的市场和丰富的场景。预计进入2023年,“平台+园区”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持续赋能园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助力实现园区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十点趋势:

趋势一:“平台+园区”政策落地加码,产业发展边界不断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为我们新时期推动“平台+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中智慧园区占比不到40%,部分园区智慧化改造仍处在布局调整阶段。当前,受国际变革加剧、经济加快复苏、产业竞争激化等因素交织影响,传统园区对转型升级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平台+园区”相关政策活动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试点、标准等将会进一步加速落地,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进基地、进园区、进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市场快速发展,年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

趋势二:个性需求得到更多关注,特色专业型园区解决方案加速涌现

经过前期的数字化发展,我国大量园区已具有基本的门禁管理、OA管理等数字化系统。然而,目前部分平台服务商的园区级解决方案仍大量聚焦在数据展示、政策宣贯、人员管理等共性服务领域,与园区企业的专业化需求存在一定偏差,“重管理、轻赋能”的情况仍然存在。随着“平台+园区”持续迭代发展,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管理、销售采购、运维服务等细化场景的特色专业型解决方案将会加速推广,结合不同园区需求提供个性化赋能服务,实现“从1到100”的快速扩张,加速打造深入场景、平台支撑、智能决策的智慧园区3.0版本。

趋势三: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成为焦点

产业园区场景丰富、需求复杂,对网络、算力、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具有较高要求,正在成为5G、数字孪生、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落地的“练兵场”“试验田”。基于平台可为不同技术应用提供通用操作系统,降低相关门槛,助力园区打造物理世界、人文世界和数字世界三位一体的“数字智慧空间”。随着“东数西算”等工程的推进,预计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GIS(地理信息系统)、虚拟仿真等新兴技术将在“平台+园区”发展过程中加速落地,不断连接人、车、物、环境、能源、事件等要素,实现数据动态采集与整合。

趋势四:底层数据集成加速,协同管理效率大幅度提升

由于思考认识不足、缺乏统筹管理等原因,部分园区往往会同时拥有采购自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大量不同系统,覆盖生产、环保、管理、物流、财政等不同领域,数据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较为突出,为园区整体数字化治理造成困难。推动“平台+园区”发展有利于基于统一底层平台打破系统间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唯一性,有效缓解由于数据不通、权责不明导致的园区跨部门管理难题。预计未来,“平台+园区”的底层数据集成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大量园区将通过云边端一体化平台实现数据统筹与处理,横向集成园区内部不同系统,纵向对接上级政府部门与下层企业,使企业真正获得一站式服务。

趋势五:商业运营模式向多元化转变,盈利渠道持续拓展

随着平台在产业园区应用的持续深入,大量数据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聚集,平台承载的功能和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由于服务对象的种类和特点不尽相同,仅由政府主导的运营模式往往难以全面适配各类“平台+园区”的主体需求。预计未来,“平台+园区”将在商业运营领域出现更多创新探索,产业投资、并购退出等盈利模式将进一步成熟,优势平台企业主导型、政企资本合作主导型等运营模式将加速涌现,基于平台的产业链金融、新型保险等商业创新将持续增多,有效提升“平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趋势六:园区管理全面升级,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耦合

园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单元,不仅是产业资源在地理区域内的集中地,更是相关人才流、技术流、数据流、物质流的运行枢纽。当前,园区管理重点正逐步从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等传统职能,向全方位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综合化、一体化服务转型。预计未来,“平台+园区”将进一步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需求,在实现园区内全面感知与运营决策的同时,持续加强与所在地智慧城市建设有关系统的对接,补足产业动态数据,全面提升管理广度和深度,加速构建数据共享、多方协同的综合管理体系。

趋势七:“低碳”“零碳”园区成为共性需求,绿色生态链加快成型

低碳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我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需要,也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对钢铁、化工、煤炭等高耗能园区来说,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变园区内设备关联度差、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升全区能源使用整体效率,促进资源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预计未来,平台服务商将会围绕能源管控、工艺优化、环境监控、环保处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大园区级双碳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支撑绿色园区建设发展,助力打造绿色产业链。

趋势八:招商引资精准度继续提升,与“腾笼换鸟”实现良性互动

当前部分园区具有腾退落后产业、引进高新产业的客观需求,但在产业转移选择、执行进度安排、企业流程办理等具体方面仍然大量依赖人工。传统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实际需求。“平台+园区”有利于基于平台汇聚税收、环保等不同维度数据,绘制产业发展热力图,精准分析研判不同区块的收益、污染等情况,为开展成片产业腾退提供决策支撑。预计未来,“平台+园区”将进一步盘活园区资源,持续提升园区的招商引资精准度,推进低效益传统企业集聚退出,有力支撑当地产业“腾笼换鸟”与提质增效,支撑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趋势九:数据安全风险加大,相关园区级解决方案加快迭代

“平台+园区”面向政府侧提供强监管、精准治理等,面向企业侧提供专业服务、公共服务等,涉及大量数据流通与处理工作。随着园区通讯方式、基础网络架构、安全设备数量等方面的变化,传统园区网络的安全防护手段和思路面临着性能瓶颈、单点故障等系列挑战。例如,传统园区网往往会为每个业务建设一张独立的物理网络,由于网络中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建设模式会大大增加网络运维管理的复杂性。预计未来,针对园区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保障投入将会进一步加大,相关解决方案将加快升级迭代,助力“平台+园区”运营方规避数据泄露、病毒勒索、黑客入侵等网络安全风险。

趋势十:各方主体合作不断加深,共赢生态加快构建

随着社会分工持续细化,参与“平台+园区”建设的主体和运营模式趋向多样化,单一主体难以独立完成园区级平台的整体建设和运营。预计未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更多主体将深入参与园区日常运营,行业协会、联盟组织等团体将会聚焦“平台+园区”发展,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汇聚社会资源,开展“平台+园区”资源池建设、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等供需对接活动,打造可持续发展园区共赢生态。


文 | 赛迪研究院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 宋颖昌 刘悦芃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