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目标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分布式、轻量级、标准化的公共服务网络。”3月25日,在“2023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活动举办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刘阳
据刘阳介绍,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经上线280多个二级节点,遵循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运营方式、统一管理模式。如此统一,有利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将工业互联网发挥出最大作用。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让物与人,物与物对话,实现人、机、物互联。而实现这个功能,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的神经中枢,即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为每一个物品、每一台机器甚至每一次作业、每一条数据,赋予唯一的智能“身份证”——工业互联网标识码。
据悉,只要对准标识码“扫一扫”,就可以对相应的物理实体或虚拟信息进行查询、定位、追溯,帮助企业实现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规模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和服务化延伸。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已经全面建成,将进一步促进工业大数据加速循环,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从最初关注编码标准设计,到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后期生态培育,以及未来打造更多规模化应用,产业生态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刘阳介绍,“我们现在仍处在发展过程中,且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伴随二级节点等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的建设和运营,会有更多好的标识应用场景不断打造出来,以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