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强调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在近日召开的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实践路径和实践成果,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践,已经从点状应用,综合集成到目前规模化深度应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余晓晖指出,通过对我国1000多个智能制造的案例统计,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范围深度上在全面提升,应用深度从生产辅助环节信息化向核心生产环节的数据分析优化的拓展。 “5G可以更多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需要在技术性能上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降低成本。5G模组成本还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余晓晖介绍道。 据了解,当前标识注册量增长迅速,已有300多个节点,全国已经超过3000亿,超过26万个的企业参与其中。标识作为纽带和数据的入口在打通生产制造全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作为公共轻量级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已经完成。 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方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路径是从技术工具的叠加到经济组织变革做成产融平台,是互相螺旋式迭代上升的过程,这是中国的特点。通过对众多平台追踪研究,当前有影响力的平台超过240个,平台能力显著提升。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新技术,5G,AI,大模型,数字孪生技术等应用其中,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工联网iitime